璋是怎么想出这东西来的?
“这是太子殿下的提议。”
崔亮缓缓说道。
太子!
世家宝看向崔亮,眼神一动,问道:“那岂不是说……”
“没错,就是你想的那样。”
崔亮不等世家宝把话说完,便已经点头承认了。
苏璟!
还是苏璟!
世家宝心中那是相当的震撼,以前听说苏璟,那都是别人的事情,感觉干系不是很大。
但此刻,接连因为苏璟出现了与自身相关的事情,世家宝这心里的滋味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
“下官明白了,这事下官立刻就着手开始做。”
世家宝点点头,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。
崔亮看着世家宝,心里想着的却是苏璟。
明面上他对于苏璟完全是没有任何好奇,也不多嘴。
但作为礼部尚书,主管这天下礼制,崔亮的心里,其实对苏璟的好感不多。
因为苏璟已经让大明的制度发生了太多的变化,制度本身就是礼制的一种体现。
只是,相比于礼制,崔亮更能看清现实。
现在的苏璟,不是他一个礼部尚书可以碰瓷的。
……
翰林院。
一众翰林学士依旧在忙碌着。
《祖训录》的修订,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
要有朱元璋的思想,但同时也要符合先贤之言论。
其中需要把握的程度,全看他们的掌控。
“陛下驾到。”
太监的传唤声将翰林院的一众学士惊住,直接来到门口迎接朱元璋。
“都免礼吧,朕就是来随便看看,你们继续做你们的事情就好。”
朱元璋摆摆手,并不想让这些翰林学士一直跪着。
“谢陛下。”
翰林学士们随即继续开始自己的工作。
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,也不是没一点好处的。
他让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需要猜。
兴许是因为早年领兵打仗的原因,说话都是直来直往,信息的传达力求准确无误。
这当了皇帝之后,朱元璋也依旧保持了直来直往的性格。
当然,也有是翰林院的这些翰林学士,并不需要朱元璋拐弯抹角。
“陛下。”
宋濂来到朱元璋的面前,恭敬道。
这其他人可是继续工作,身为翰林院承旨的宋濂可不能。
“宋提举啊,朕上次给你看的那首词,还有印象吗?”
朱元璋朝着宋濂问道。
宋濂立刻回答道:“自然记得,陛下吩咐,老臣怎敢忘记。”
“哈哈。”
朱元璋笑笑道:“宋提举,不必如此紧张,朕只是不通诗词一道,所以问问你,那首词到底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