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待朱元璋,有功千万不能挟报。
宋濂现在算是搞明白了,朱元璋给的才能要,还得是主动给的。
其他的,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有什么别样的想法。
这恩赐自己提只是客套话,可当真不得。
朱元璋微微点头,对于宋濂的回答很是满意,说道:“不论如何,朕不会抹杀你们的功劳,这样吧,朕封宋提举为翰林学士承旨,王通判为翰林待制、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。”
听到这提拔的赏赐,宋濂和王袆脸上露出震撼之色,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了下来:“臣谢陛下恩典!”
翰林学士,那是唐玄宗时设立翰林学士院,有翰林学士六人。
唐宪宗正式常设翰林学士承旨,为翰林学士之长,职权尤重,多至宰相,然犹为职衔,例由他官兼任。
此后,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首领,不是单纯起草诏令,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,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,被称为“内相”。
当然,在现在的明朝,翰林学士承旨肯定不是算不上宰相,但也算得上是高位了。
这不久前,许多人都还在猜测,太子朱标去了苏璟那里学习,是宋濂失宠的表现。
现在看来,好像事实和那些人猜测的并不相同。
只能说,朱元璋的心思,并没有那么容易猜。
“这是你们应得的。”
朱元璋看向两人道:“对了,宋提举,太子现在就在大本堂,你是他的老师,也许久未见了,可以过去看看。”
朱元璋突然的话语让宋濂立刻惊醒。
这是什么意思?
宋濂可不相信朱元璋这是随口的关心,一旁的王袆也有些惊讶。
“臣知道了。”
宋濂俯身行礼,和王袆缓缓离开了奉先殿。
奉先殿外。
王袆迫不及待的朝着宋濂问道:“景濂兄,这陛下让你去见太子的意思是?”
宋濂看了王袆一眼道:“子充,我说过了,不要有一些莫名的想法,陛下什么都知道,你跟我去见过太子就明白了。”
王袆点点头,然后跟着宋濂一起来到了大本堂外。
此时的大本堂内,朱标俨然就是一个老师,他细心的讲述着,在他的身旁坐着的是认真学习的皇子们。
“现在我们说到了产业链,产业链的构成包括”
宋濂和王袆并没有第一次时间进入大本堂内,而是在外听着朱标的讲课。
有趣的是,文原吉和范显祖两人此刻并不在。
听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,宋濂朝着王袆问道:“子充,现在你作何感想?”
王袆叹了口气道:“景濂,这苏先生究竟是何人物?”
他早在至正年间的时候就做过南康府同知,是真正做过管理类工作的,并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儒生。
朱标讲述的内容,王袆不能全听懂,但也能明白一些。
文原吉和范显祖所言,只能说太片面了。
太子朱标确实没有学习儒家经典,也没有学习圣贤之言,但朱标讲述的内容,也绝称不上旁门左道。
相反,他听从了其中的经世之意。